博中网 博中首页 博中头条 东南亚新闻 查看内容

王昌伟教授 冷观中国风歌曲“非中国”元素

2023-6-8 05:00| 发布者: 歆雨&倾尘| 查看: 1066| 评论: 55|原作者: 歆雨&倾尘|来自: https://www.zaobao.com/lifestyle/history-heritage/story20230608-1402140

摘要: 21世纪华语流行乐坛刮起把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嘻哈等源自美国流行音乐类型的风潮。国大中文系主任王昌伟教授在讲座中谈何谓“中国文化”,分析中港台新马流行音乐人如何根据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来创作。

在他看来,带有中国元素的华语流行歌曲,在上世纪一直都有,只不过没被归类为“中国风”而已。例如,1984年由香港乐队Chyna创作的一首英语流行歌曲“Within You’ll Remain”,在1985年被新加坡乐队Tokyo Square收录在专辑而走红。古筝伴奏赋予这首歌曲一种华洋混搭的东方情调,在1985至86年之间在东南亚流行起来。

马来西亚歌手黄明志,也有他的中华情意结,他并不否认自己的华人身份。(取自脸书)
台湾音乐人侯德健在1978年12月16日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前夕连夜奋笔创作了《龙的传人》。(互联网)

例如,台湾音乐人侯德健在1978年12月16日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前夕连夜奋笔创作了《龙的传人》,充满民族悲愤,由校园歌手李建复翻唱而传遍全球华人世界。2000年,李建复的表侄王力宏调整了《龙的传人》的部分编曲和歌词,用美籍华裔(ABC)的咬字和饶舌旋律,相对于表叔李建复字正腔圆、学院派的唱法,唱出他作为台湾人移民美国的家庭故事。

有时,同样一首歌在不同时空下被稍作修改,所传达的文化意涵就截然不同。

王昌伟教授师承美国哈佛大学著名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包弼德(Peter K.Bol)教授,主要研究兴趣是儒学、中国思想史、中国地方史和宋代军事史,他在国大中文系也讲授“东亚地区的中文流行音乐”的本科课程。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是留学台湾、从网络窜红的马来西亚极具争议性歌手黄明志,以草根的粗俗话语挑战政治权威和文化精英主义。他的代表作品如《新年歌》(2010年),显示了争取在地文化话语权的决心;《泰国情歌》(2013年)和《胡志明的雨》(2018年)等等,则试图把东南亚重新纳入中文流行歌曲的版图。

王昌伟接着用上海浦东新区、以东方明珠塔为中心的摩天大楼都会景观,对照上海豫园建于1559年的明代园林的小桥流水,以及分别由中国女星刘亦菲和范冰冰身穿华族旗袍和现代洋装的两组照片,询问在场观众何者更能代表“中国”。

王昌伟认为,台湾天王周杰伦的唱歌风格,挑战了1990年代香港四大天王(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的唱法。(互联网)
王昌伟认为,周杰伦以传统的五声音阶谱曲,编曲加入中国传统乐器,如2010年的《烟花易冷》,旋律才开始“中国”起来。(取自周杰伦脸书)

王昌伟注意到从2010年开始,网络上开始流行“古风”“汉风”“国风”歌曲,例如《礼仪之邦》(2013年),刻意突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同时,中国大陆古装电视剧的主题曲、插曲也逐渐“中国”,而且极受欢迎。2018年爱奇艺更制作了选秀综艺节目《国风美少年》,提倡“少年因国风而美,国风因少年而新”,以年轻活力诠释“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理想。

李建复的表侄王力宏调整了《龙的传人》的部分编曲和歌词。(互联网)

王昌伟总结指出,中国风歌曲除了“中国”外,更重要是其中的“非中国”元素,以及东方主义的呈现方式。因歌手和创作者的背景不同,中国风歌曲因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既可以被用来凸显民族文化尊严,也可被赋予质疑和疏远中国的意涵。

黄明志也有他的中华情意结,他并不否认自己的华人身份。例如在《海南饶舌》(2009年)这首歌中,他强调自己和中国的连接,主要是建立在亲情之上,以祖父的家乡海南岛为情感的依据,与国家认同无关;在2016年的《七洞强》中,他特别强调华人的身份和华族文化的多元性,不以中国为中心,而2020年的《中国痛》则以低俗和情色颠覆中国风的中国想象。

他的这场演讲,吸引本地多位学术界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包括南洋理工大学终身荣誉教授郭振羽、新跃社科大学中华学术中心主任符诗专副教授、新加坡文化奖得主林高、《怡和世纪》前主编林清如、编辑委员林恩和,以及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主任康格温博士等70多位人士出席,并就相关课题展开热烈讨论。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王昌伟教授,在5月20日(星期六)于新加坡李氏总会文化沙龙系列第七场讲座,以“一个中国文化,各自表述:21世纪‘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想象和华人身份认同”为题,剖析了这一流行文化现象。

从周杰伦2000年的《娘子》开始,21世纪的华语流行乐坛开始刮起把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嘻哈、饶舌等源自美国流行音乐类型的风潮。但何谓“中国文化”?中港台新马的流行音乐人如何根据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来创作?随着时间推移,“中国风”歌曲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如何反映了时代变迁?

王力宏在1995年到台湾歌坛发展之前,对中文世界其实并不熟悉。他在2004年通过《心中的日月》Shangri-la专辑,提出“Chinked out”(华人嘻哈)概念,并走遍中国偏远地区采风,在MV中结合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音乐和文化,力图塑造多元统一,同时具有高辨识度的中国文化,以让中文流行音乐跻身世界,成为国际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王昌伟指出,中国风歌曲中的许多所谓的“中国意象”,正可以佐证萨依德的理论。“所以,与其说‘中国风’是在华语流行音乐中注入传统文化的因素,不如说是通过西方时下最流行的音乐元素(嘻哈、饶舌、摇滚),以东方主义式的手法呈现中国文化。”

《龙的传人》 唱出不同文化意涵

王昌伟也介绍了文化理论家爱德华·萨依德(Edward W. Said)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理论。萨依德主要的关注点为西方人如何通过媒体建构阿拉伯世界的形象,但他的理论,也经常被研究其他地区的学者挪用。萨依德认为,东方的“古老”“神秘”,都是由西方人通过媒体建构出来的,这主要是西方须要建构一个古老、停滞不前的“他者”,以便和西方的现代性和进步做对比。除了阿拉伯世界,西方媒体也经常把中国他者化、东方主义化,甚至妖魔化,傅满洲(Fu Manchu)系列电影就是最好的例子。萨依德也指出,这种把东西方一分为二的思考模式,也被阿拉伯世界的精英内化,作为反抗西方话语的武器。为了证明“东方”的优越性,这些精英就特别强调东方的传统,殊不知这么一来,也在不自觉中把“东方”定格在过去,而忽视其中的发展、变化和进步。

西方媒体也经常把中国他者化,东方主义化,甚至妖魔化,傅满洲(Fu Manchu)系列电影就是最好的例子。图为傅满洲电影剧照。(互联网)
2018年爱奇艺制作了选秀综艺节目《国风美少年》,提倡“少年因国风而美,国风因少年而新”。(互联网)

王昌伟认为,台湾天王周杰伦的唱歌风格,挑战了1990年代香港四大天王(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的唱法。但周杰伦初始创作的旋律风格带有强烈的嘻哈、饶舌;如果观众闭上眼睛不去看《娘子》的MV而专心聆听,“就会发现歌曲旋律其实没有多少中国风味,主要是靠方文山的填词和MV的大红灯笼表现出来。”直到他以传统的五声音阶谱曲,编曲加入中国传统乐器,例如2010年的《烟花易冷》,旋律才开始“中国”起来。

马国歌手的中华情意结

歌手、创作者背景不同 中国风表现各异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在线影院 萝莉x视频
  • 联系我们
  • 邮箱:1000000#qq.com(请把#改成@)
  • 电话:0000-000000
  • QQ客服 1000000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至下午5点)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小黑屋|博中网

©2001-2021 GMT+8, 2024-4-19 06:20 , Processed in 0.017685 second(s), 14 queries .